2011-10-30

這才是台灣的天空步道:錐麓古道(上)

    美國大峽谷有個聞名全球的天空步道,但那是建築科技進步之下的產物;台灣小烏來也有個天空步道,長度超短,玻璃的能見度也不佳,感覺就像是詐騙集團來騙錢的;但您也許不知道台灣有條在日據時代幾乎以人工開鑿而成,沿著立霧溪峽谷,景觀壯闊的道路,這才是台灣的天空步道,它的名字叫「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代合歡越嶺古道的其中一段,合歡越嶺古道最早在西元1914年是日本軍隊為了發動太魯閣戰役而修築的軍用道路;戰爭結束後為了方便治理原住民,轉型成為理蕃道路,並持續擴充長度,完成從霧社至太魯閣的道路,每四公里設置駐在所(即現在的警察局),方便監視原住民;後來日本為了管理方便,將原住民從古道沿線通通趕下山集中管理,古道便成了著名的登山健行路線,每到長假時均有許多學生來此古道健行。
    光復後隨著中橫公路的開通,合歡越嶺古道漸漸失去功用,年久失修,埋沒在荒煙蔓草中,直到政府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林務局也開始重視全台各地的古道,經由楊南郡老師及原住民深入探勘確認路線,國家公園積極修復之下,漸漸開放部份路段供民眾行走。現今的錐麓古道即由燕子口經由錐麓大斷崖至慈母橋的舊合歡越嶺古道其中一段,也是整個合歡越嶺古道中最壯觀、最驚險的路段,再加上太魯閣國家公園實行總量管制,每每到了假日,入園申請系統總是秒殺,是古道中熱門的路線之一。
    這麼有歷史又相當驚險的古道,考量自己走可能有危險,且匆匆而過無法全盤了解古道豐富的歷史文化,於是小弟上網開始找嚮導,最後決定參加由錐麓古道的專業嚮導雪巴先生所帶領的錐麓古道10K全線大感動之旅。雪巴先生從歷史、地理、人文、交通、景觀等各方面詳細的解說,真的令人感受到他的專業與用心,值得推薦給認同古道解說理念的朋友喔~
    2011年10月22日清晨,和雪巴先生在慈母橋會合,經過簡短的古道解說,並把入山入園證投入信箱後,開始了錐麓古道之旅。一開始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其實並非古道的一部份,只是為了從慈母橋接上古道而開闢的步道而已,但沿著河谷的大理石閃耀著潔白的光芒,讓剛起床還睡眼惺忪的小弟,頓時眼睛一亮,精神都來了。
古道剛開始時,回頭望向慈母橋。
荖西溪(立霧溪支流,在慈母橋匯入立霧溪)上的大理岩景觀
發現這季節已非常罕見的西藏蛺蝶,
台灣是此種蝴蝶分佈的最東界
    陡上了一段路後,終於接上古道了,由於錐麓古道屬於日式古道,因應運輸武器及物資的需求,大致沿著相同高度的等高線修築,坡度一般不超過10度。此特色與講求快速傳遞訊息,取兩點之間最短距離而不斷下降上升的清朝古道(ex: 草嶺古道)有很大的不同。日式古道的另一個特色即為用石塊堆砌起來的橫切面,稱之為「駁坎」,日式古道的駁坎很有生態工法的概念,石頭與石頭間僅以應力結合,孔隙間完全不灌任何材料,因此可順利排水。講到這真的很佩服當時日本工程師的智慧。
接上真正的古道
日式古道特有的「駁坎」
古道大致沿等高線修築,坡度平緩
    走一小段,發現古道已坍了,只好高繞通過。這段高繞路線有一早期的原住民部落遺跡,現場目視還頗具規模的。
原住民部落遺址
為什麼封起來呢?錐麓古道開放後第一起山難,
就是有人迷路誤闖此小徑而發生不幸…

    接回原古道後沒多久,原先林木茂盛的景象,走著走著視野漸漸開朗,由古道上俯看立霧溪與中橫公路,讚嘆大自然的力量,也對其產生敬畏之心…
錐麓古道一景,
遠方溪谷旁的建築物即為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
古道上俯看峽谷風情
    走著走著前方的路又坍了,又得高繞。此段高繞相當驚險,路上滿是碎石,沒踩好石頭就往下滾,走得有點膽顫心驚的…
驚險的高繞段
從高繞段俯看立霧溪峽谷
    回到古道上,過不久後即發現古代的蓄水池,錐麓古道上並沒有水源,因此日本人在沿途設有蓄水池,將雨水儲存起來,以方便旅人取用。
古道上的蓄水池,錐麓古道上總共有三個,
這是今日遇見的第一個
    錐麓古道果然是個相當具有歷史文化的古道,又發現歷史遺跡了,這次是「鐵軌」(與台糖小火車所用的五分軌相同),雖然日本軍隊在運送武器與物資時大部份都用人力,但少數較重的武器(例如火砲)需要仰賴馬匹甚至是鐵軌來協助運送。古道上的鐵軌很特別,並沒有鋪枕木,也沒有用鉚釘固定,目的是車子通過後可快速將鐵軌拆解送至前方再鋪設,如此就不用整段古道都要鋪鐵軌啦!
古道上可移動的鐵軌遺跡
    續向前行,發現另一個蓄水池,然後在經過鐵橋時往旁邊一看!嚇然發現古時候的木棧橋,看那只靠幾根木頭支撐的橋面,想想古人通過的恐怖場景……直叫人冷汗直流。也多虧太管處僱用原住民將鐵橋、鐵梯背上古道組裝,今日我們才有比較安全不恐佈的古道可走,謝謝他們囉~~
今日遇到的第二個蓄水池
鐵橋旁的木棧橋
有沒有覺得這山形很像隻金鋼啊?
    前方路又斷了,下切過程中抬頭一看,斷路的盡頭清晰可見,這段古道的維護真的不容易啊!
斷路盡頭,凸顯古道維護的困難

    接回古道後,終於抵達了錐麓駐在所,此駐在所設立於西元1914年,基地範圍相當廣大,長12公尺,寬5.7公尺,算是相當大型的駐在所。設立初期是為了理蕃,後來則以維護旅客安全及保持道路暢通為目的。當時駐在所均設立在視野良好寬闊之處,各駐在所之間均可相視,以便聯絡相互支援。日據時代錐麓駐在所與合流駐在所遙遙相望,只可惜現在樹木未修剪,視野被阻擋,看不到了。也因為當時駐在所並非使用杉木建造,不易保存,目前除了邊牆的駁坎地基,已找不到遺跡了。走到此時間也已近中午,於是就在此休息享用午餐。
錐麓駐在所遺址
錐麓駐在所邊牆的駁坎
錐麓駐在所大門前的階梯
錐麓駐在所發現的陶罐殘骸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